焦点:中国稳增长发力新基建将成亮点 监管难缓科网股“远未上岸”
路透北京3月5日 – 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2022年,中国最新设定的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以及较为保守而2.8%左右的预算赤字率,对于抱有较高期盼的金融市场而言,信心提振恐怕有限;与此同时,今年稳增长将在基建投资、恢复内需上发力,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成为亮点。 资料图片:2017年3月,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远景。REUTERS/Aly Song 分析人士认为,周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规范资本方面的表述无甚新意,难觅监管缓和信号,互联网行业在业绩、政策、政治等几大因素联合围剿下,可能还远未上岸。 “总的来看,由于市场预期较高,对今年经济政策的期盼也高,所以,金融市场的信心提振恐怕还需要时间和政策发力的体现。”花旗私人银行亚太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称。 他指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复杂的环境,更加具有挑战性,科技脱钩的挑战更大,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效,来应对内外部风险。因此,某种程度上讲,财政政策还是过于保守,能否抑制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有待观察。 上海澜音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李瀚认为,经济增长目标在预期上限,对股市偏正面,但赤字率不及预期偏负面,中国政策力度目前还不够。他对股市中性偏悲观,如果6月以后能从新冠疫情中走出来,或许还能对冲一部分。 “总的来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比较一致,所以和市场的预期也比较一致,亮点并不算太多。”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 不过国金证券宏观团队的赵伟认为,“政策底”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经济底”或出现在一季度前后,随后经济或逐步回归合理增长区间。“动能切换”仍在加快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并不悲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庞溟预计,有关部门将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对资本进行依法监管。考虑到共同富裕诉求、加强政府治理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等各方面的要求,“内地对大型科技企业和新经济板块的监管压力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 这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压制估值上扬,也有可能给相关指数表现带来一定压力,并可能压制相关板块和行业公司的盈利增长。不过他也指出,监管机构可能将更为注重政策推进的节奏、力度、方式、透明度以及加强和市场的沟通。 李瀚则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互联网政策方面没什么明显的积极表述,“行业、政策、政治、业绩几大因素联合围剿,远远没上岸。”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基建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内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依然还是属于稳增长的范畴,可能对相关板块构成不错的提振。 中国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发改委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进一步指出,稳定和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 上海为替投资董事总经理崔荣认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值得关注,对有关板块会有帮助;庞溟则表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或令相关板块受益。 因受到疫情对消费的压制,A股今年的消费板块表现不振,沪深300可选消费指数年初迄今跌幅接近13%;高成长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也因为风险偏好的下降承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年内跌幅超13%。
Read more